合规是悬在中国出海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在海外不同的文化环境、政策法规、市场准入要求下,中国企业往往因为不懂当地的明法令、潜规则要求,面临着诸多直接和潜在的风险,尤其在合规问题上,屡屡成为“箭靶”。一、中国企业在布局海外市场时,要重点考虑哪些财税合规的要点?
第一、电商的海外本土市场容量,选择人口多,消费能力强,电商覆盖率大的国家注册公司。第二、时效,考虑国家线上化率较为普及的国家,欧洲政府办公效率偏低。第三、注册费用,德法意西等发达国家注册费用偏高,适合进入主流市场的卖家;塞浦路斯、荷兰等国家注册费用较低,维护简单,适合中小型卖家。第四、物流仓储便利程度,尽量选择物流仓储便利,成本低的国家。第五、公司维护成本,主要是公司每年年审、税审、税务成本等。二、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出海企业怎么确保合规?
第三,使用自有税号走正规物流清关,过去很多人选择双清灰关,双清灰关下的货权属于货代,这样货代有风险,企业自身也有风险,一旦被稽查,会面临货物风险和税务风险;第四,如果是本土店铺,要监控远程销售额,建议这个阈值定在1万欧元/站点。当被税务部门稽查后,大概率会要求你提供以下几点,不一定全部都有。
一,VAT号、清关识别码;
六,增值税发票,以上这些都有可能被要求提供,以及其他税局特别要求的文件。税务部门一旦发现问题大多会以邮件的形式通知企业,所以要对税局的相关信件保持关注。
三、对跨境电商卖家来说,资金流上有哪些常见的“坑”?
3.1收款时,绝大部分销售收入由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提现到国内个人私卡,金额巨大且并未做公账收入确认与税务申报,资金来源无法向国家合理解释,可能引发稽查风险;3.2采购时,使用私卡交易,金额大且交易频繁,金税四期(第四期国家金税工程计划)下,易被银行监管冻结,进一步影响合作与供货稳定;3.3出口时,绝大部分货物走双清包税,没有用自己公司的抬头正常报关,名义货权不属于公司,无正规报关单,视同内销补税;3.4管理时,员工工资对私结算,未依法为员工代扣个税,若有历史或现有员工举报,税局稽查易穿透其他各层面涉税问题。四、如何有效规避资金流上的“坑”?
应对上述风险,主要要通过海内外的架构搭建,来确保股权流、货物流、资金/税务流合规通畅,所有的资金都通过公司来走1.规避平台代扣代缴,本土店铺不用平台代扣代缴VAT,能大幅缓解资金占用问题;2.合规清关,本土公司统一进口合规清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可以申请递延;3.本土品牌打造,打造本土旗舰店,能更好地提升品牌影响力,本土品牌也会获得平台流量倾斜,有利于信贷估值;4.拓宽销售渠道,海外统一进口清关之后,可以进一步卖给当地的经销商、商超等,做to B端的生意,也利于销售滞销产品;5.利润转移,可以将销量一般的商品,或是滞销产品给非关联的公司,把利润转移给集团关联公司;6.风险低,海外本土店铺相比跨境店铺,被稽查的概率更小。五、内地公司发货、香港公司收款,资金流和货物流无法匹配,这种业务流、资金流、税务流错配带来的税务风险该如何处理?
所有资金流都是基于业务模式,而业务模式可能涉及到货物贸易,也可能涉及服务贸易。一旦涉及到货物贸易,出口报关单就变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货物从国内出口公司发到海外仓,报关单上则需要出现两个公司的抬头,第一个是出口公司的抬头,另一个是香港公司的抬头。货物流上,货不用经过香港,但是在业务流上,货其实是先卖给香港公司,香港公司再卖到海外的,所以需要在报关单上体现出来。这样一来,香港公司收到钱之后就可以以货款的形式打回到出口公司。如果涉及到的是服务贸易,收入都集中在香港公司内时,可以通过服务贸易的形式把收入利润打回内地。举例来说,如果公司的办公人员都在内地,而这些人员实际为香港公司的业务提供了服务,内地公司可以开形式发票和合同给香港公司,香港公司以服务贸易的形式把利润收入打回内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内地服务公司需要向税局申请免增值税备案,如果没有备案的话,就需要缴纳服务费的增值税。六、每个国家法律不同,跨境多国业务怎么搭建隐私合规体系?
在分析了130多个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后,我们发现这些国家法律的架构基本相似,都包含数据处理原则、数据处理的合法性、数据主体权力、问责和治理和跨境数据传输。公司在海外若有多国业务,我们建议用GDPR(欧盟发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CDPA(美国弗吉尼亚发布的《消费者数据保护法》)这两套法律建立自己企业的隐私合规体系。具体企业在搭建自己的隐私合规体系时,建议分三步走:1.先建立用户感知,在面向客户的产品或客户端上,增加隐私设置功能,比如非必要权限的开关,关闭个性化推荐和关闭营销推送的开关,提供账号注销、账号删除、个人数据下载的功能等。2.建设后台能力支持,这里主要是搭建3个中心:隐私控制中心、合规情报中心和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响应中心。我建议企业一定要把用户投诉监控做好,因为欧盟和美国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强,他们的监管机构的官网也有直接投诉的入口,所以如果在和企业申诉后没有得到满意处理,消费者会直接去监管机构投诉,进而使事件发酵,因此建议企业预留处理客诉的通道。3.获取第三方认证,在完成了企业内的隐私合规建设之后,建议找一个第三方认证机构来认证建设成果,这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海外的监管。七、结合亚马逊自身的实践,有哪些合规方面经验方法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1.找准一个均衡点,企业合规要在业务发展和满足规范要求之间达到一个持续动态的平衡状态,始终保持适度合规;2.合规工作流要端到端去解决,包括证据收集、差距分析、改进措施……需要有一个牵头部门从头到尾负责,端到端的解决合规问题。3.安全合规要关注点,更要关注面,安全合规要走在业务发展的前面;4.数据合规要嵌入到产品研发,产品研发团队要配置专职的安全工程师,从第一行代码开始,进行安全合规设计和审查;5.主动和监管机构沟通,积极参与各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主动合规;6.快速投入,因为合规的问题涉及非常广,一旦确立了业务所属的范围和适用的数据合规的标准,就要快速动作;7.将数据合规的要求转变为可操作的技术要求,安全合规的要求相对枯燥,需要根据转变成相对容易理解的业务语言;10.关注自动化,如果一个事情重复发生的话,就要考虑引入自动化。比如,合规问题的重复提出,合规证据的重复获取,或者是合规技术的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