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被理解为外资大幅回流,机构解释的原因主要是两大点: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对2023年我国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
从数据上看,北向资金确实回流不少:今年1月截至目前,合计净流入金额高达1039亿人民币。相比之下,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年北向资金的净流入才900亿。
北向资金为何大规模流入?北向资金就等于外资吗?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有持续性吗?
首先,北向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可能与西方经济衰退预期提升,部分资金回流至新兴经济体有关。
随着美国等西方经济体在2023年转向衰退预期增强,同时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回升的预期转向,出现部分资本从西方经济体回流至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的现象。此外,美元指数高位持续回落,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更强化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
因此,可以大致理解为,目前北向资金的大规模净流入,结合人民币走强趋势,可能与市场预期回暖有关。
此外,本轮北向资金主要配置的资产在于消费,说明主要遵循的是疫情后经济反弹的投资逻辑。
其次,北向资金不等于外资,要警惕港股通/陆股通的大陆绕道资金“假外资”推高股市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并不等于真正的外资,其中还可能包含大量“假外资”,因此北向资金净流入不等于外资净流入我国。
这是因为,我国目前仍是一个资本高度管制的国家,外资投资于A股的主要途径是陆股通和QFII。因此,观测陆股通的资金变化能大致看出外资流向的情况。不过,“假外资”现象一直无法杜绝。
所谓“假外资”,就是大陆投资者将其持有的货币资本或股权转移到香港或境外,再作为直接投资或购买陆股通投资A股的行为。通俗的来说,就是国内的投资者利用自己在香港的账户去进行配资然后借助陆港通北上进入A股,并非真的是境外投资者资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呢?因为香港融资融券成本更低,投资者可以通过在香港进行低成本加杠杆后北上进入A股市获取更大收益,同时,香港的监管也相对更松。
之前,证监会已经明确沪股通和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中国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这就大大限制了内地“绕道资金”进入A股的渠道。不过,即便如此”绕道内资“依然较为活跃。
我们可以通过“外资配置盘”、“交易盘”和“中资机构资金”来判断北向资金的“外资成色”高不高。
按照经验,海外长线配置型资金多数托管在外资及港资银行席位,归为“外资配置盘”,属于“真外资”。
对冲、量化等短线交易型资金,多数通过外资及港资投行的PB系统托管,归为“交易盘”,也是“真外资”;
而托管于中资券商机构的资金“假外资”的概率较大,作为“绕道内资”。
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陆股通规模大幅增加以来,三类资金都出现大量流入,但“绕道内资”整体规模不高。
第三,中国经济“强预期、弱现实”局面并未改变,外资净流入高峰或不久将趋于平缓。
对于未来北向资金是否能持续为国内资本市场做出贡献,短期看趋势还会延续,但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强预期、弱现实”局面并未改变,在实体经济和金融数据都走弱情况下,外资净流入高峰或不久将趋于平缓。
澳洲公司每年都需要报税,以确保符合澳洲税法要求。正确报税是一
香港公司注册成立后,无论公司是否需要缴税,每年须报税。香港公
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的透明化,一大批香港注册企业开始关注
美国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其所得额缴纳的税款。美国联邦政府对
美国国税局(IRS) 12月11日敦促纳税人现在采取重要行动
全球免费热线:19866985553
24小时咨询电话:19866985553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社区坂雪岗大道3012号4层8466室
邮箱:service@lani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