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字化運營財稅專家

法律股权资讯

如何设计强有力的股权激励?

其实老板们都知道,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长远发展,分享股权,使用股权激励是早晚要走的一步棋,但股权激励可是一门大学问,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对不对,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微信截图_20220310213734.jpg

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人生最悲哀的是两件事儿,就是年轻的时候不懂爱情;创业的时候不懂股权。

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呢?就是如果你处理不好的话,最后结果都是后悔莫及。

最近呢有个妻子写了一篇文章,火爆了朋友圈。就是讲自己老公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是一个搞技术大牛加工作狂,虽然薪水不高,但工作起来非常卖力,非常拼命。他之所以这么拼命,是因为CEO一直说他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所以这个技术大牛一直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但是实际情况呢,股权都在CEO手里面,给出的理由就是股权暂时不宜分散,这样有利于决策,等公司发展起来了,就会分配股份,一起享受分红。

这个技术大牛被说服了,于是领了多年的低薪,依然无怨无悔。

微信截图_20220310213753.jpg

直到他成家立业,生了孩子之后,家庭开销就紧张了,工资收入就不够花销了。这时候公司已经发展到准备上市了,他的妻子就催着丈夫落实一下股权的问题。于是技术大牛鼓足勇气找老板谈股份。结果万万没想到就谈崩了。

老板给出的解释是:当时自己许诺股份的是岗位股,不是注册股,以前的分红都给过了。而且这个员工的技术贡献无法量化,没法再给到股份。所以说今后会不会给股份不能保证,但员工要求的注册股是肯定没有的,不服你可以去打官司。

大家看到了吗?因为一切都是口头承诺,所以这个公司骨干就只能哑巴吃黄连。于是这个妻子写文章控诉之后,舆论一片哗然,企业老板不得不站出来回应,然后他们的官媒是怎么说的:作为一家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它的股权结构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则的,不是说谁想谈就能谈、谁想争就可以争的。


微信截图_20220310213905.jpg

还有所谓联合创始人的身份也不被承认的,因为这名员工在没有给公司投过一分钱,而且没有任何资料证明,老板与他制定过“技术入股”的协议。

所以在法律上讲这个案例的目的,不是为了和大家讨论谁是谁非,我们要讨论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企业和员工双输的情况。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股权不清楚,分不明白,这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麻烦和隐患。所以很多老板创业初期不懂股权,就先想着把事干起来再说,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兄弟反目,朋友结仇。

初创的公司很难吸引到厉害的人才,为什么?因为人才有更好的选择,他就看不上小公司小平台。可是我们初创的公司又非常非常需要高手;还有就是高手来了,你还得有本事留住人家。

所以这像是一个悖论:最需要人才的中小企业,是人才最难进来和留下的地方。

咱们再看看大公司,大公司有着非常成熟的流程和制度,它其实对顶尖人才的需求度反而没那么高。但是大批大批的顶尖人才,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大家知道吗?就算是名校毕业生,如果想进知名的大企业实习,不光是没有薪水,有时候你还得找关系倒贴钱。因为是在大厂里实习过,那都是含金量很高的一份资历,别的公司都会抢着要你。

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或者小公司,到底怎么留住人才,这是一个超级难题,而股权的引入就可以解决整个解决问题。所以股权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微信截图_20220310213929.jpg

但是创业公司或者中小企业的容错率是很低的,股权用好了自然可以吸引人才为你所用,用不好就会导致大家相互撕裂,然后公司快速倒闭。

所以中小企业不能不用股权,也不能乱用股权。这里给老板们用股权招选人才的三大底线,老板一定要牢牢抓住。

第一点:要牢牢掌握控制权。

股权决定公司所有权,为什么老板要占高比例的股权,因为股权直接决定了所有权、话语权和控制权,这是核心。所以老板在股权激励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股和权”,股可以分,权不能丢。

第二点:要警惕股权稀释的问题。

比如说一家公司由4个人创立,咱们假设每个人平均出资,然后每个人是25%的股权。那么当公司需要吸引一名高级人才加入公司的时候,他也要求股权。那时候公司就变成了5个股东,每个人的股权就变成了20%。

这就是股权被稀释了,股权稀释就意味着你对公司的控制力就变弱了。当然这只是个例子,现实中即使再高级的人才也不能一进公司,就给他和创业股东一样的权利。这里只是为了让大家理解股权稀释的原理。

第三点:要谨防“假冒人才”。

人才是一时半会看不出来的,但是股权的事儿,一旦你给了,你想收回来就很难了。所以就有很多创业公司被“假冒人才”给骗了,比如说我们聘请了一个高级技术人员,并给他分了20%的股权。但是他入职之后的能力和自己吹嘘的有很大差距。没事就开会,干啥啥不会;老板发现上当的时候,后悔也晚了,因为股权已经给了,无论这个假冒人才是走是留,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

很多中小企业还会引进资源型股东,就是有关系能拿到政府采购或大项目的能人;很多老板一听非常激动,一下子给他20%、30%的股份让他来,结果一个项目也没拉来,理由是以前的关系现在退下来了,所以搞不定了,但是如果你已经真金白银给了人家股份,那请问时候你怎么办?养着这个闲人吗?这种资源性股东一般跟影子股东差不多,他既不上班,又拉不来资源,所以他对你的贡献就是零。

但你还得给他发工资,交社保,然后年底还得给人家分红利,成为人家的打工仔,是不是很郁闷呢?

那有的老板会问,那技术性人才、资源性股东我确实需要,有没有比较稳妥的股权招人方式?

所以大家牢牢记住要记住一组词:合作、合资、合伙。

这三个词你要是学会合理分配给不同员工,那么你用股权招人的底线就牢牢守住了。

首先,这三个词都是商业关系,但在程度上是有严格划分的:

合作是程度最低的;其次是合资,最高是合伙。其次这三种商业关系,它适用的法律都不一样:比如说合作,适用的是合同法;合资适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企业法;合伙适用的是合伙企业法,三者适用的法律都不一样。

微信截图_20220310213946.jpg

当你招选人才要做的事情只是一单买卖或者一系列买卖,那么就要用合作的方式;如果是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利用资金去做事儿,那么可以合作,也可以是公司层面的合资;只有你认为对方是用钱换不来的资源,那么才能跟他合伙。

所以说资源性人才最好不要给股权,风险很大。他今天有资源,明天可能就没资源了,到那时候怎么办?所以你要资源性人才谈合作,他拉一单你就给他一单的收益,既不浪费资源,也不存在他没有资源的时候躺着分钱的情况。

所以中小企业以股权来吸引人才,要多用合作或者合资,慎用合伙。你学会了吗?想要具体的执行操作方案,点击下方专栏有详细的课程内容和实操工具。成大事者不纠结!



蓝粤网声明:
蓝粤网欢迎读者及客户朋友们基于非商业性用途分享或转载本公众号内容,但请务必注明出处。文章并不代表蓝粤网的观点和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不具有完全指导作用。文章中可能有部分数据、资料及配图来源于其他媒体的公开报道,侵删!

全球免费热线:19866985553

24小时咨询电话:19866985553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社区坂雪岗大道3012号4层8466室

邮箱:service@lanisky.cn